▲ 鳳山鎮南宮仙公廟超拔先靈薦祖法會
中元普渡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一個重要節日,也被稱為鬼月,在這個時期,人們相信陰間的亡靈會回到人間,所以進行普渡祭祀,也就是為了安撫這些鬼魂。
普渡祭祀的方式有很多種,在早期有些人會在野外燃放紙錢,和供奉食物,這些都是為了向亡靈表示敬意和關懷,人們相信這樣可以讓亡靈得到滋養和安慰,也可以祈求祂們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。
現在的人在野外燃放紙錢和供奉食物的習俗較罕見,多在自家門口,機關行號也在自家門口,不然就到宮廟參加普渡儀式。
▲ 派出所中元普渡
有感於普渡期間人們對於神鬼故事相當有興趣,但實際上也很難完全了解其中的所有内涵。
今天就以簡單的描述,來談談關於普渡的一些用語,透過遵守相關的信仰,習俗,和儀式,人們能夠平安度過這個鬼月,並祈求到平安和福祉。
一般大型普渡法會,會先放水燈或水船來迎接這些孤魂野鬼,最後以火送回冥界,所以燒化大士爺,紙厝,觀音山及金紙等等,來結束整個普渡科儀,也代表著普渡法會對孤魂野鬼的安撫和祈福。
▲ 放水船
在普渡法會當中,道長會帶領道士團隊上台坐座,頭帶「五寶帽」,五寶帽裡神尊分別為三清道祖,「玉清」「上清」「太清」,左右分別為「太乙救苦天尊」「雷聲普化天尊」。 法會科儀中,會看見道長比很多手式,那叫做「觀目魁骸」,「魁骸」的意思是「詼諧 (khue-hâi)」,如歌仔戲的術語, 演出生角要有生材、扮演丑角要有魁骸。
觀目魁骸代表「六供養」獻給孤魂,六供養分別為香、花、茶、果、燈、樂。在整個科儀中,誦念到「香」要比個「香」的手式,「花」要比個花的手式,將「六供養」香、花、茶、果、燈、樂,代表性的手式全部做完。
▲ 道長觀目魁骸手式
▲ 道長 五寶帽
科儀中有一個「施食」,會將一些供品灑給在場信象,另有些宫廟會準備一些現金連供品一並灑放。
科儀中會唱誦經懺叫「刀兵偈」,「刀兵偈」的由來是自商、周時期以來,戰亂死亡很多人,爾後超渡孤魂經懺多用「刀兵偈」經懺。
大型普渡法會多會擺設紙紥大士爺、紙厝、觀音山等,觀音山基本上會安放四大金剛,代表風、調、雨、順,手持法器分別為持劍代表風,執琵琶代表調,持傘代表雨,執紫金雕龍代表順。
要擺上香、花、茶、果,彌勒佛、大士爺、四香花,四香花分別為唐三藏、孫悟空、豬八戒(悟能)、沙和尚(悟淨),「三藏」在佛教界稱為經、律、論,經宗、律宗、論宗,戒、定、慧,在中國有名的法師「弘一法師」就是律宗,三藏法師三位徒弟法號分别為悟空、悟能、悟淨,名字還取得相當有意思。普渡中還會超度所謂四生,胎、卵、濕、化。
▲ 風、調、雨、順,四大金剛
有些民間普渡法會由佛教人士來主持,高僧戴著五寶帽和道教有些不同,分別為:五方佛、東方阿閦佛、南方寶生佛、西方阿彌陀佛、北方不空成就佛、中央毗盧遮那佛。
比較有趣是台上法會由佛教主持,台下供品卻有牲禮,各地風俗習慣還是有些不同。
▲ 普渡牲禮
有些宫廟會在普渡時辦超拔先靈薦祖法會,超拔祖先、親人,如鳳山鎮南宫仙公廟。 通常一般人日常生活中,如遇到困難,多會請神佛或祖先幫忙渡過難關,普渡時為祖先做個法會,求個心安,平安,那也是一件好事。
▲ 鳳山鎮南宫仙公廟超拔先靈薦祖法會
通常在佛教和道教引渡孤魂每個地方有所不同,佛教是跟隨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,是指佛教信仰中的一種修行目標,追求在死後到西方極樂世界,與阿彌陀佛一同修行。
道教是跟隨太乙救苦天尊到東方長樂世界,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的一尊神仙,被認為是可以在人間幫助人們解決困難和苦難的神明。
東方長樂世界是指道教中的一種仙境,被認為是一個極樂的境界,擁有無盡的快樂和和諧,總結來說,佛教和道教都是強調個體的超越和解脱,兩個世界都是美好的!
今天就聊到此,下回見了!